“大學者,非有大樓之謂也,有大師之謂也”,這句被后世奉為經典的名言,揭示了教師對于大學的重要意義。誠然,任何一所知名大學的崛起,都離不開這些傳道、授業、解惑的師者們。正是他們,用自己廣博的學識與高尚的品行,培育出一批批德才兼備的學生,為祖國與社會貢獻著特有的力量。
作為中國近代高等教育史上建校最早的高等學府,在近120年的發展歷程中,一批批優秀的學者為學校的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做出了卓越貢獻。本系列故事中所描述的“十八羅漢”,便是這個人物群體的縮影。
從1962年到1966年,天津大學在全校教師中遴選出80人作為培養對象,負責國家的重點科研項目。其中,骨干教師有18名,青年教師有62名。這18名骨干教師,后來被喻為天津大學的“十八羅漢”。在學識上,他們國內求學,海外深造,成為國內各學科領域的學術帶頭人;在科研上,他們治學嚴謹,攻堅克難,帶領團隊攀登了一座座科研高峰;在教學上,他們誨人不倦,桃李滿園,培育了一大批教育科學事業的棟梁之才。他們的為人、為學、為師,都體現出一代學者的風范,在天津大學的發展史上譜寫了一個個令人難忘的故事。
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。為了讓更多的師生了解天津大學老一輩優秀教師的師德風范,我們將陸續推出“十八羅漢”系列故事,再現這些學者在為人、為學、為師等方面的動人事跡和高尚品格。青年師生當以他們為榜樣,為天津大學新時期的發展拼搏奮斗。